探索健康“心”路径,勇攀溶栓新高峰 ——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医学应用研讨会在汉召开财经热点

2025-09-23 10:11
9月21日,一场聚焦溶栓药物创新研发及应用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医学应用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业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

9月21日,一场聚焦溶栓药物创新研发及应用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医学应用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业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家,、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胡志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晓燕,、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主任赵友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方永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苏冠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综合医疗科副主任刘军等单位的十余位权威专家,围绕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科研突破、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展开深度探讨。

本次研讨会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别健康》杂志社主办,湖北真福医药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响应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起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计划,以问题导向、技术攻坚为初心,以产学研医协同为路径,聚焦传统溶栓药物出血风险高、半衰期短、保存娇贵的痛点,搭建起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的专业平台。

血栓高发,溶栓治疗有痛点

作为我国微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军者,王业富教授在致辞中分享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溶栓治疗的难点痛点,以及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研发历程与技术创新。

王教授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机构数据,全球每年约179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1%-32%,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是最主要的致死类型。在我国,每年约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心脑血管患病总人数达3.3亿,严峻程度超过所有癌症。血栓的形成,是心梗、脑梗等诸多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核心病理环节。因此,高效、安全的溶栓治疗策略,始终是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焦点。

真福团队深耕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研究25年,筛选出独家专利菌株Bacillus Subtilis QK,获20余项科研项目支持。团队发表16篇国际论文,获批35项专利,已取得多项保健品文号,冻干粉针剂于7月上报国家药监局,口服散剂拟2027年初申报临床。

目前临床应用的溶栓药物大多是间接溶栓,半衰期短,溶栓效率低,且仍面临出血风险较高、给药窗口受限等痛点,导致大量患者错失救治机会。因此,临床亟待新型溶栓制剂的开发与突破。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作为一种源于微生物的新型纤溶酶类物质,凭借特异性强、安全性高、半衰期长等优势,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方向。

多方论健,共探健康“心”路径

在学术研讨环节,多位领域内权威专家带来前沿分享。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胡志刚教授结合自己主持的20余项科研项目,阐述了中药资源开发与本草基因组学在溶栓机制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他表示,不少传统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有应用基础,可以探索传统药学与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等现代生物技术的融合之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教授分享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控经验。他表示,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既满足西医血栓治疗的需求,又契合中医通脉活血理念,成为中西医在血栓性疾病治疗中的共同发力点,为中西医融合提供了具象化干预工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晓燕以真实案例解析了“黄金救治时间”的临床决策逻辑。她表示,冠心病、心梗等疾病致死致残率高,对安全高效的溶栓药物需求迫切。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以其研究中展现出来的优势和潜力,若能顺利应用于临床,将为患者带来巨大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方永康介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来说,“时间就是大脑”。从研究来看,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可特异性降解血栓中的交联纤维蛋白,能降低其他溶栓药物常见的出血风险,相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苏冠华表示,溶栓药物在冠心病的救治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的救治,还是做介入手术放支架,或者做心脏搭桥,药物治疗都是基础。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打破了时间窗限制,且保持高安全性,在急性心梗、脑梗、肺栓塞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综合医疗科副主任刘军表示,血栓问题贯穿血管病变、瓣膜病变全程,心衰、瓣膜病患者需长期进行溶栓治疗,由此导致的出血风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体外实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溶解血栓速度优于临床常用的尿激酶,且冻干粉针剂易保存,适配急诊场景,期待相关药物能够尽早进入临床,为长期溶栓治疗患者提供新选择。

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主任赵友云表示,冠心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除了急性期的救治,平时也应做好预防与病情控制。中医“药食同源”理念可与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结合,从疾病预防入手,有望实现比“延长十年寿命”更优的健康效益。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家就应用推广提出建议。他表示,可通过改变发酵条件、诱变菌种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产量,并基于现有技术积累开发更多系列产品,扩大应用边界。

科研为民,勇攀溶栓新高峰

武汉真福创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发总监董艳山,为研讨会作主题报告。董艳山介绍,真福医药自2000年起深耕溶栓酶领域,成功筛选出专利菌株Bacillus Subtilis QK。QK纤溶酶可通过口服发挥溶栓功效,并且通过公司独有的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保护技术显著提升吸收效率和溶栓效率。其核心产品具有特异性靶向溶栓、激活人体纤溶系统、修复血管内皮三大优势,溶栓效率较传统药物提升3-5倍,可将血栓复发率降低62%。

团队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溶栓类物质,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具有三大核心优势:第一,独有的产枯草杆菌纤溶酶天然菌株及基因重组菌株,可以通过发酵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第二,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在具有超高溶栓活性(1000万IU/g)的同时,还能保持超长的体内有效作用时间;第三,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属于小分子蛋白,能通过口服吸收来靶向溶栓。公司跟踪统计并分析了28.7万人的样本数据,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对颈动脉斑块、下肢静脉曲张、D-二聚体、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的有效率均在75%以上。

最后,真福心脑血管研究院副院长、武汉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占志强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历经20余年研发,经动物实验验证其特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公益活动推广,该研究及相关成果已惠及数十万家庭。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系统梳理了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作用机制与临床价值,更搭建了“产学研医媒”协同创新的沟通桥梁,为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是关乎生命尊严的持久战,未来各方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让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这一“生物钥匙”为更多患者打开健康之门,实现“让国人多活十年”的愿景,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阅读延展